1953年在新加坡创办的南洋大学是历史上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。1949年之后,由于殖民地政府的限制,导致南洋众多华校被切断了师资来源,同时,众多的华校毕业生也因无法到中国升学而失去了升学深造的途径。1953年5月,已故新加坡商业巨子陈六使率先捐出500万作为创校基金,获得了华社的热烈响应,从此开始了筹创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大学的艰难历程。在英国殖民者的打压下,南大不能以学校名义注册,最终被迫以 “南洋大学有限公司”的名义进行了注册。
南洋大学的捐资者中,不仅有陈六使、李光前这样的富商,更有无数的工人、市民、三轮车夫、舞女等各行业的草根阶层。当时三轮车夫为南大“义踏”,百乐门舞女为南大“义舞”,一时传为佳话。
坐落于新加坡云南园的南大于1956年3月15日正式开学,创办初期,仅有文学院、理学院两院,翌年,成立了商学院。虽然政府于1959年颁布了“南洋大学法”,使南大成为了新加坡教育制度中高等学府的一环,但南大所颁发的学位在1968年之前却一直都无法获得政府的承认。
尽管南大取得了不凡的办学成绩,但却因种种政治因素的强力介入,始终无法见容于政府。1980年3月7日,李光耀致函南大理事会主席黄祖耀,提出了三项选择:(一)新大和南大合并为一间国立大学,一个校园;(二)合并为国立大学,但保持两个校园;(三)在联合校园的三年过渡期届满,让南大重新开办。李氏表明了他的意见:南大的解决办法,就是新大和南大合并成一间新加坡国立大学。其后,南大理事会发表声明,接受李氏建议,把新大与南大合并为“新加坡国立大学”。
1980年8月16日,南洋大学举行了最后一届毕业典礼。在政府以合并之名、而行关闭之实的借口下,海外华人创办高等教育的悲怆壮举就此惨然落幕,弦歌由是遽然辍绝,南洋大学,从此成了一个永远的历史名词,成了南洋华人高等教育史上的一首绝唱。
|